“你好!”昨天,南京大學法國學術周開幕活動上,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作家勒克萊奇奧一亮相,就用標準的中文打了聲招呼。作為南大人文社會科學高級研究院“傑出駐院學者”,去年就已在南大授課的勒克萊奇奧,此番現身更像是南大的自家人。時隔近一年,這學期勒克萊奇奧會在南大本科生中開設一門名為《文學與電影——藝術之互動》的公選課。“勒克萊奇奧先生10月15日剛到南京,16日晚已上了第一堂課。150人的課堂,擠進了200多人,全場爆滿。”南大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許鈞教授介紹說。
  □通訊員 齊琦 金陵晚報記者 劉蓉
  勒克萊奇奧。 CFP資料圖片
  大師自稱
  大師課堂
  “最鐘情”南大的弟子們
  每節課留時間“接受批評”
  大師觀點
  人物名片
  對於南京,勒克萊奇奧一向不吝贊美,他喜歡南京的歷史氣韻,喜歡南京的老建築。不過,他說,最讓他“情有獨鐘”的還是他的南大弟子們。
  “聽我課的學生們學科背景很廣,不只有人文學科的學生,還有天體物理、化學等理工科的學生。他們思維很活躍,思路敏捷,非常聰明。”
  去年,勒克萊奇奧在南大授課,開創了國內高校中由諾獎得主為學生開設專業課的先河。為了成為諾獎大師的嫡系弟子,當時曾在南大引發“搶課大戰”,154個名額,吸引了全校1000多人搶課。“我們就是按照先來後到的原則。今年同樣如此。”許鈞教授介紹說。
  據悉,今年勒克萊奇奧開設的公選課,依然全英文授課。課時與去年一樣,共持續6周,每周二、四晚上6:30開課。勒克萊奇奧解釋說,這門課,他更願意稱為與南大學生的交流,而不是狹義的一門課。
  “我會和同學們分享我對文學與電影這兩個藝術形式之間的關係,在文學和藝術之間是有一種來往反覆的交織關係,文學從電影中提取給養,電影又從文學中獲得元素。”
  南大學生們也對這位授課方式特別的大師充滿青睞。“他學識淵博,而且視角獨特,對各種藝術知識信手拈來,真的很佩服!”去年,聽過勒克萊奇奧上課的南大新傳院的陸同學依然記憶猶新。
  氣質儒雅的勒克萊奇奧,上課的風格既輕鬆也嚴厲。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介紹過,在國外上課時,有一次,兩個學生在他的課堂上睡覺。“我沒有批評他們,而是壓低聲音對其他同學說:大家都小聲點,別驚動他們了!頓時哄堂大笑,而那兩位睡覺的學生也被笑聲吵醒了。”
  勒克萊奇奧上每節課,都會留15分鐘時間自由討論,學生可以批評他的課程內容,指出他的錯誤。“來上我的課的學生我只有兩點要求:第一要有自由的、開放的思想;第二是敢於發言,說明自己的觀點。”不過,他也有嚴厲的一面,“我的這門課還是容易過關的,當然如果你老是翹課我也不會手下留情。”最後考試時,除了平時表現外,也會有書面考試。比如去年的公選課考試,就是一份只有3道問題的試卷,其中有個問題是“如果只能保存一件藝術品,你希望保存哪一件?”
  文學就像散髮香味的玫瑰
  對於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愛讀書,尤其不愛閱讀單純的文學作品這一現象,勒克萊奇奧表示,他很能理解,青年人在文學和找工作這類更實用的知識之間做出的抉擇。不過,他很睿智地用一句來自法國的反問,表達了自己的觀念。
  “在法國,人們經常會提一個問題:玫瑰究竟有什麼用?玫瑰沒有實際的用處,它的用處就是將香味展現給世人。我覺得文學和玫瑰好有一比,文學就是我們人類存在中體現出香味的精髓。”
  同時,勒克萊奇奧還提出了一種現象,“很多文學作品閱讀的受眾更多是女性,女性讀者數量遠遠超過男性讀者,我也許可以說,文學的明天和出路就在這些女性讀者身上。但並不是說只有女性才能閱讀文學或更具有文學氣質,但得益於女性讀者對於文學的忠實度,我們在未來的社會模式中,由於她們的存在,文學與應用科學之間有協調的可能。”
  勒克萊齊奧出生於1940年,是20世紀後半期法國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現今法國文壇的領軍人物。他代表作有《訴訟筆錄》、《沙漠》(一譯《沙漠的女兒》)、《奧尼恰》、《流浪的星星》、《饑餓間奏曲》等。
  2008年,他因為“將多元文化、人性和冒險精神融入創作,是一位善於創新、喜愛詩一般冒險和情感忘我的作家,在其作品里對游離於西方主流文明外和處於社會底層的人性進行了探索”而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原標題:諾獎大師勒克萊奇奧又開課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p16epbbp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